教学目标:
一、了解3D打印机的基本结构:
1、XY轴的传动原理;
2、Z轴的传动原理;
3、挤出头的传动原理;
4、热床的加热原理和热床的温度检测原理;
5、挤出头的加热原理和温度检测原理;
6、了解基本的长度单位:mm;
二、会操作3D打印机:
1、认识3D打印机的面板,会查看热床温度、挤出头温度;
2、会查看XYZ轴的距离;
3、会使用旋钮确认和选择;
4、会控制XYZ轴的运动;
5、会控制热床加热;
6、会控制挤出头加热;
7、会控制挤出头运动和出丝;
8、会从SD卡里选择文件打印,能看懂打印进度提示面板;
9、了解什么是gcode 文件;
老师学习目标:
1、根据本学习目标,自行拍照做成课件PPT;
2、自行根据教程把控制3D打印机的操作步骤拍照截图,做成PPT;
3、能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,总结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小朋友的接受能力,灵活的把握好课时长短,如果90分钟无法达成教学目标,可自行调整课程长短;
4、能掌握作业的3D打印时长,能看懂示例代码,如果打印时间过长,请用“缩放”函数,自行修改代码,减少3D打印时间;
5、第一次上课之前最好全部的代码和3D打印的时间都预演一遍,以提高教学质量;
6、能换料、调平、解决翘边等常见问题;相对培训学生,这堂课对老师要求更高,尤其是保证3D打印成功率方面,这堂课是老师的重点课程;
教学课时:
每课时45分钟,一般为2课时;如果出现3D打印失败的情况,可能2课时不够。所以上课前最好检查下3D打印机是否调平等;
教辅材料:
1、电脑、投影或显示器;
2、3D打印机;
3、白乳胶(或双面胶);(PVC纸没有,可以用A4的纸,因为打印材料都是白色的,可能需要手动给名牌字母上色)
4、水彩手绘颜料;
5、尺子;
6、直角镊子(换料用);
教学步骤:
1、老师讲解3D打印机的基本结构,照片如下:
老师现场指出:X轴,Y轴,Z轴,热床、控制面板、挤出头 的位置,并告知小朋友挤出头不能用手触摸,温度很高;
2、老师现场拿尺子教会小朋友单位,mm, cm 并以3D打印机热床为例告诉小朋友这些单位的实际尺寸;
3、老师现场示范X轴、Y轴、Z轴如何移动。移动10mm,20mm,100mm;并告诉小朋友的操作顺序,具体操作顺序请老师自行拍照截屏,作为自己的备课PPT;
课堂作业1:让每个小朋友现场操作控制面板,让3D打印机归位(autohome),并且同样移动XYZ轴10-100mm不等。每个小朋友的任务不一样,强化上节课的数字和字母认知;
4、在移动过程中返回显示界面,老师告诉小朋友指示面板的含义;如图:

5、把上堂课小朋友的名字字母,让小朋友自己选择打印。一个一个字母的打印。
参考程序:https://www.aoyacms.com/cad/aoyacad.php?orderid=99
效果如图:
有多少个字母老师切片成多少个Gcode 文件。GCode文件是3D打印机可以识别的机器指令,熟称G代码,详情的GCode说明老师可以自行百度,做成PPT。也可以略过,一句话总结:3D打印机可以识别的机器指令代码。很多工业的数控机床也有GCode,是一样的指令形式。
然后老师根据每个不同小朋友的名字,拷贝到 SD 卡的 : S/2 目录,例如:名字为King,则有 : S/2/K.gcode, S/2/i.gcode , S/2/n.gcode, S/2/g.gocde ,其中: S 为教学案例文件夹,2为第二课时;
引申任务:老师可以把全部的字母都拷贝到 S/2 目录,这样可以让小朋友操作3D打印机,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字母,也可以间接的巩固上一课时。但需要老师提前切片好。根据备课时间自行决定是临时切片还是提前切片好!
英文名字的输入,让小朋友自行输入。注意:最好是一个一个字母打印,当然也可以批量打印,比如: King , 可以直接生成 king.gcode 的文件,在上图圈出的地方直接让小朋友输入自己的英文名字。
或者,可以输入其他字母,例如: function , main , return , var 等编程需要用到的函数指令,但无论如何都要让小朋友自行输入或选择,然后打印出来!
这里训练的重点是:小朋友可以操作自己操作旋钮,准确找到需要打印的gcode 文件。对比上节课:上节课是老师操作3D打印机打印,而这节课时小朋友自己操作3D打印机打印!
6、在3D打印机打印的过程中,向小朋友讲解和提问;例如:先3D打印机在归位,autohome,现在在加热热床,现在在加热挤出头,现在在开始打印了,现在在画围裙(防止翘边),现在在开始挤出丝,在一层一层累加了!提问可以是:现在3D打印机在做什么?现在用手轻轻摸下热床,是不是很烫? 看下屏幕温度现在是多少?
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:
可以按一般故障处理课程中的处理
|